闵行白事一条龙服务

闵行白事一条龙服务概述

闵行白事一条龙服务
闵行白事一条龙服务

一、服务内容

  • 遗体相关服务
    • 包括遗体接运、冷藏、消毒、清洗、穿衣、整容、火化等服务。例如,在逝者离世后,专业的殡仪服务人员会及时赶到现场进行这些操作,确保遗体的保存和安全。
  • 丧葬用品相关
    • 提供各种丧葬用品的租售,像冰棺租用、花圈租售等,同时还有鲜花、盆花供应,并且能帮写挽联、横幅、条幅等。
  • 厅堂与追悼会相关
    • 提供厅堂服务,可预订追悼会礼厅和大殓时间,大殓当天会有专人全程陪同去殡仪馆布置礼厅等事宜,还能代办殡仪馆结账。
  • 后续服务
    • 有骨灰寄存、墓地安葬服务,也可陪同或代领骨灰,办理骨灰盒寄存手续等。

二、服务流程

  1. 灵堂相关
    • 上门布置灵堂,并且会提供灵堂的布置方案等指导。
  2. 信息登记与车辆联系
    • 登记过世者信息,联系殡仪馆接尸车辆和确定时间。
  3. 追悼会相关
    • 预订追悼会礼厅和大殓时间,并且在大殓当天安排专人全程陪同去殡仪馆布置礼厅和处理相关事宜。
  4. 其他事务
    • 代办殡仪馆结账,陪同或代领骨灰,办理骨灰盒寄存手续,丧事期间全程指导送殡过程方案、封棺仪式、入案、遗物去向安排等。

三、服务保证

  • 办理殡葬服务业务,可提供正规殡葬服务发票。并且全年无休,24小时服务,方便随时咨询。

闵行殡葬服务一条龙

一、闵行殡葬服务一条龙的服务内容

  • 遗体相关服务
    • 遗体接运:将逝者遗体从去世地点接送到相应的场所,如殡仪馆等。
    • 冷藏:对遗体进行冷藏保存,以满足后续丧葬流程的时间安排需求。
    • 火化/殡葬:根据家属选择,进行遗体火化或者其他殡葬方式的安排。
    • 遗体收容:提供合适的场所安置遗体。
    • 遗体处理手续办理:协助家属办理与遗体处理相关的各种手续。
  • 丧葬用品提供
    • 骨灰盒:提供不同材质、款式和价位的骨灰盒供家属选择。
    • 挽联:制作和提供符合葬礼氛围的挽联。
    • 花圈:准备花圈用于葬礼布置。
  • 追悼会相关服务
    • 告别仪式:策划和组织遗体告别仪式,包括场地布置、仪式流程安排等。
    • 安葬地点选择:根据家属的意愿和经济情况,提供合适的安葬地点选择建议,如公墓、陵园等。

二、闵行殡葬服务一条龙的价格

  • 基础的丧葬一条龙服务价格在上海市闵行区大约在1万元以上。不过具体价格还需根据家庭需求、遗体处理方式、安葬地点等因素进行调整。例如,如果选择高端的骨灰盒、特殊的安葬地点或者额外的服务项目,价格会相应增加。
  • 同时,也有一些高端的丧葬一条龙服务,价格会相对较高,但服务会更加周到细致,比如可能会提供更个性化的追悼会策划、更豪华的灵车接送等服务。

三、选择闵行殡葬服务一条龙的注意事项

  • 比较不同机构
    • 家属可以通过多家丧葬服务机构进行比较。查看机构的口碑,如在一些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上查看其他用户的评价,像58同城上有用户对闵行殡葬服务商家的评价,包括服务是否专业、价格是否合理等方面的评价。
    • 比较不同机构提供的服务内容和价格,确保得到符合期望的服务。
  • 查看服务保障
    • 了解机构是否有企业认证,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构的正规性。
    • 关注服务保障方面的内容,例如是否存在乱收费现象、服务是否及时响应等。

丧葬习俗:从始到终周到圆满

华夏号称礼仪之邦,一部周《礼》禁锢了中国5000年。大到国事,小到生死,举凡种种,都有说法。一生一死,世人皆同。上党人对待生死,从始到终周到、圆满。

有生就有死,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死是令人悲痛的事情,所以死者的亲属对治办丧事都很重视。同婚礼相比,丧礼更为繁琐和复杂。《潞安府志》载:上党境内“送死多厚于奉生”。人一旦寿终,首先要请阴阳先生理丧。阴阳先生根据死者去世的时辰和寿数,确定大殓和出殡的时间以及其他相关事宜;然后孝子报丧,请“人主”(娘舅家的人)。人主来后首先要查看死因。若是暴亡或因受虐待而死,孝子就非得说出个子丑寅卯来不可。如果是正常死亡,人主还要察看死者的装裹,验看棺木,并要找出点毛病来敦促孝子解决,以示其对死者的负责和显示“人主”存在的价值。总之,“人主”这一天是最具有威严和权力的,正所谓: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人主”拉开了丧礼的序幕——

治丧

小殓——俗谓装裹或送终衣。主要是给死者穿寿衣。装裹前,先要给死者净面和理发,往口里放一、两粒珍珠或少许茶叶(一般是放茶叶)。给死者缝制5至7套新衣作装裹。贴身的衫裤必须是白绸,外面穿一、两套绸缎罩衣。寿衣的款式,采用旧时绅富之家的打扮,男子头戴衬帽,罩衣是棉袍马褂;女子头戴乌绫首帕,罩衣是大褂绣裙。用麻皮将两臂与躯体束结在一起。夏季小殓,还要在身上顺置一条与尸体等长的高粱杆,叫作“等身棍”。之后覆盖面,倒头(将遗体仰卧的方向颠倒过来)。遗体上面放一碗夹生小米饭,叫作“倒头饭”,饭里插一双筷子,叫作“香翎鬼箭”。最后,点起长明灯,用红纸贴神,白纸糊门。孝子在灵前设供燃香,焚化纸锞,大放哭声开丧。长治原城区给死者穿好寿衣后,还要往死者袖筒里放一种干烧小圆饼,数目比死者年龄多两个,分别装在两个袖筒内,俗称“打狗饼”。随带打狗饼,据说是为防阴间恶狗伤害。沁县对死者替换下来的衣服讲究随手撂在房顶,待安葬时烧掉或任其日晒雨淋,不再处理,以祛除不祥。在给死者装束好以后,家人即将其从床榻上移置到一块木板上,“男正女侧”,即男性死者仰卧,女性死者侧卧。屯留在给死者穿好后,要在死者的腹部放一杆秤和犁镝。潞城一带讲究老人寿终正寝后,将尸体从床上抬到椿凳上,叫“停念”,然后放进棺材。

守灵——也叫“守七”。停丧时间一般5天或7天,古稀老丧为9天。停丧期间,每日早晚烧香焚化纸锞,并哭祭一番,叫作烧纸,每日以家常饭供献。入殓后,灵柩两头铺设谷草,夜晚,男孝子守在棺首,女孝子守在棺尾,和衣而卧,此谓“寝苦枕块”亡古礼。潞城在守灵期间,都要请乐户吹奏,祭风取水。晚上坐场吹奏3天,叫“三献礼”。

大殓——俗称入木。于开丧后3天内深夜进行。大殓时,先举行送魂仪式。丧家给参加仪式的孝子发放孝帽或孝巾布,并给助丧者发一条用来避邪的白布(谓“离尸布”)。入殓前,棺材里面以白麻纸裱糊。棺盖下面贴1张圆形梅红纸剪纸花,叫作照面花。棺底铺垫煤末,顺置7棵谷草,铺设新被褥。褥上摆5张黄纸,错对陈放两排制钱,共7枚,叫作垫背钱。枕头制成鸡形,叫作鸡鸣枕。将阴阳先生列举的入殓用物放入后,安放遗体,遗体旁边安放一些死者生前嗜好的食品和惯用的小件器具(如瓷壶、茶杯、烟袋等)。遗体上面撒满“金银”锞篓。子女还要丢入一些硬币。最后,除去盖面,盖好棺盖,由木匠钉棺。棺盖上呈三角形钉3枚系有红布条的制钱,男子是左边钉1枚、右边钉2枚;女子相反。入殓完毕,将倒头饭移置棺首下边。壶关在人死后第3天晚上举行送魂仪式,事先准备一匹白纸马,叫“送魂马”。出发时,长子端1只瓷碗排头,众孝子跟随遗体转3圈后出门,助丧者持送魂马导行,行至土地庙方向的既定地点,面西焚香,长子奋力摔碎瓷碗,持马者将送魂马点燃,再以木棒用力一击,孝子们各依对死者的称呼反复祷祝:“某某,骑好马,踩好凳,上西天走好路!”同时高叫:“某某(晚辈先亡者)牵马来!”众孝子行跪拜礼,伏地哭祭。长子县还要进行奠主仪式,也叫“成主行奠”。事先,丧家将神主牌位写好,特意让“主”字上缺一点,写成“王”字。以隆重的仪式请大宾用朱笔在“王”字上加一点,是谓点主。在入殓当晚夜间十点左右,死者后裔亲友集队,音乐相随,至街头巷尾绕行一遭,叫“送灯”,沁源则叫“送魂” 。

报丧——近亲亲属丧,当即报丧;其余亲友可在大殓后报丧。报丧时,给每个亲友送6尺白布,以制丧服。

盛饪罐——此物乃必备的殉葬品之一。开丧即备个小型瓷罐,陆续从祭奠的供献中夹取少许食品添入罐里。出殡时,装入倒头饭、半斤猪肉和半斤黄米糕,最后用黄裱纸糊口,插上香翎鬼箭,随灵柩入葬。据说,这是怕死者来生讨饭或饿死。另外,盛饪罐不能用卡脖口的瓷罐,怕死者来生得噎食病。

镇物锅——属于镇邪的随葬品,出殡前准备1个砂盆或砂锅,内装1包镇物(乱丝乱麻、生铜熟铁、五谷等)。

辞灵——出殡前一日,将灵柩从室内移放灵棚下,叫辞灵。辞灵时,门槛外放1只青瓦,前面抬柩的人迈出门槛,必须先将青瓦踩破,把灵柩放在两条长凳上,叫起灵。

殡葬

灵棚——殡葬之日,均在院中搭设灵棚。灵棚前面摆设供桌,供桌上陈放纸扎,正中放灵牌。左右置纸扎“童男”、“童女”。灵牌取深蓝底色,描银贴金,上面搭一条黑纱。“童男”、“童女”各执一幅灵幡。大门上张贴白纸挽联。

丧服——出殡之日,孝子一律戴重孝,男戴孝帽,女扎孝巾,男、女孝子全穿孝衫、孝裤、孝鞋,腰束麻皮,是谓“披麻戴孝”。女婿不穿孝衫,只扎一条白腰带。

祭奠、吊丧——祭奠和吊丧在殡日上午进行。雇用鼓乐手吹奏传统戏曲娱灵。哭丧的女孝子号哭来到丧家。吊丧男孝子到灵前燃香、添供,烧一把鬼锞,跪拜磕头,号哭数声。吊丧祭品随亲疏而别。旧时祭品分四种,一是“三牲祭”:猪头、鱼、公鸡;二是“三滴水”:供菜四大碗、四小碗、四个碟子;三是“白头祭”:馒头;四是“刀番祭”;一斤猪肉。现今,近亲关系主要以猪头、“三滴水”为祭品。一般关系是糕点为祭品。友好、同事吊丧,一般只送挽幛,挽幛均取蓝色、黑色或烟色(咖啡色),不用白色。

壶关在殡日上午接灵——傍午举行接灵仪式,内外孝子齐集,灵牌导行,鼓乐齐鸣,孝子祭拜。

送殡——午饭后送殡。孙女抱灵牌导行,接着是鼓乐、挽幛,后面是灵柩。灵柩不用车载,而是放在临时绑扎的类似担架的丧具上,俗称“舆”,由助丧者肩抬。灵柩前后是嚎丧的男女孝子。灵柩前面拴一条灵布(现今一般以麻绳代替)。男孝子一手扶拉灵布,一手拄哭丧棒拉灵。长孙肩扛柳灵幡排头,长子紧依棺木排在最后,女孝子坐马车(个别地方步行)跟在灵柩之后,女婿端纸元宝行于侧。送殡至一定地点停止。孝子面向灵柩燃香、焚化纸锞,跪地磕头,停止哭泣,俗谓“祭止”。

下葬——安葬前,先由女儿和儿媳扫墓。女往外扫3下,媳妇往里扫3下。灵柩入葬时,棺首朝里安放,“童男”、“童女”和盛饪罐陈放在棺尾两旁,镇物锅放在棺盖上,棺尾放一块画符的瓦片,叫作镇瓦。然后封墓门,填墓冢。柳灵幡正对墓道插在墓冢上,哭丧棒插成一行。安葬毕,孝子在墓前举哀,焚化纸锞及其它冥物。襄垣一带在棺木定位后,由阴阳先生安置镇物,孝子入墓,用手帕在棺盖上轻拂浮尘,俗称“摸富贵”,并向外抛钱、抛馍,然后出墓同抬丧人动手掩埋。

寄埋——依旧俗,夫在,妇不能入坟,少亡者也不能入坟,都得先行寄埋别处。

燎火、水盆——送殡启程后,将守灵的谷草及死者生前使用的枕头堆集在大门外烧毁,表示烧除不祥,叫作“燎火”。同时在大门当间摆设一个盛有清水的面盆,靠盆放一把菜刀。送殡者回返丧家,必须先扶刀柄转三匝,以除不祥,然后方可进入大门。

复二(复三)——一般丧事复二,年逾古稀的老丧复三。殡葬第2日(或第3日),子孙全身着丧服上坟修基并行墓祭,随带凉粉、寿饼等供品及纸锞和铁锨到坟地,先整修墓冢,将寿饼的大部分摆在墓冢上。另外,柳灵幡的枝条上挂一张,撕碎一张抛撒在坟地里,然后烧香、焚化纸锞。届时可以拆孝帽脱孝衫。返家后,将寿饼包卷凉粉(或粉条)赠送族人,每户一卷。沁县、襄垣除复三外,还有“近七”,即葬后第一个7天,每个7天子女都要到坟头哭祭一次,一直到七个七日结束。“五七”前的各个七有不同的祭食要求,即:一七馍馍、二七糕、三七面条、四七火烧、五七酸菜煮水饺。“五七”最为讲究,其夜鸡叫前上坟祭哀,并做五色旗、小伞,称“五阎王”过伞。尽七(满七个七日),可脱去重孝,至此就算办完丧事了。

烧百日纸——初丧起满100天,在家里进行祭奠,并焚化灵牌,叫作“烧百日纸”。若百日内有惊蛰和清明两节,则必须在节前举行。

服忌——居丧期间,丧家必须严守若干禁忌,叫作“服忌”。比如,不得参加娱乐活动,不得充当娶送客,不得戴首饰,不得穿红挂绿等等。第一年春节,大门不贴对联;第二年贴蓝对联;第三年贴黄对联。春节头5天,孝子不出门拜节,亲友也不到丧家拜年。

送死厚于奉生,逝者成为道具。一个丧礼下来,孝子精疲力竭,身心的疲惫十天半月都难以恢复。其实,这一切仪式都是演给活人看的,死者只不过是这场演出中的一个道具。也不知是何人发明的,死者已死,仍不让活人安生。难道只有这样才算尽孝心吗?还是火葬好,既清洁,又文明,还不占土地。长治市区自从上20世纪70年代建起火葬场,侈糜而又繁琐的土葬之风逐渐废除。但在农村,由于条件限制和观念的落后,土葬仍然占主导地位。近年来,广大农村大力推行文明丧葬,统一划定墓地,丧礼由村委主办,简洁而又实用。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文化的进步。

农村丧葬四大习俗,流传多年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也不断的在发展。许多习俗都被摒弃或者改善,例如不再续长辫、三妻四妾制度被取消等等。虽然古代和现代的生活方式存在比较大的变化,但是在婚丧嫁娶方面还是能找到传统习俗的影子,尤其是是在农村。农村民风朴实,对传统的东西情怀更加深,所以传承得更加完整,特别是在丧礼习俗方面。死亡是每个人所必然经历的宿命,而丧礼是对死亡最后完整的告别。今天就来说说农村的那些传统的丧礼习俗吧。

一、树杆子

所谓“树杆子”,是指家里出现丧事的时候,会在院中立一根长杆,并且在长杆上挂纸天鹅,以此作为家中出现丧事的标志。这个习俗在现代农村,被改善为建灵棚。因为现代房子的格局并不像古代家家户户都有院子可以立杆子,所以现在一般会选择在家附近搭建办丧事的临时灵棚。

二、守灵

守灵也叫守夜,是在亲人逝去前几天晚上,亲人家属在其灵柩前不断烧纸,整晚不睡觉,以此来表达对逝者的孝心,也是为逝去亲人积累阴间德福。

三、送汤

送汤也称指路。送汤的习俗是由逝者亲人来参与举行的。在头汤还没送达的时候,亲人不能大声哭泣,因为传说大声哭泣会把逝去的亲人哭晕而无法找到归去的方向,但是在送完头遍汤的时候,则要放声大哭来表示孝顺之情。

四、圆坟

“圆坟”的习俗是指逝去亲人入葬后的第三天,亲人要再次前往墓地为逝者添土、烧纸以表达思念不舍之前。因为有说法称坟墓的土堆得越高越圆,则说明死者后代对其越孝顺,所以就有圆坟一说。

农村办丧事时,灵棚内是什么人在“站灵”,什么人在“守灵”

在传统的丧葬习俗中,一般来说,当有老人去世后,要穿上寿衣,把一切细节安排好放入棺中,搭上灵棚,等所有客人祭奠完毕方可下葬。

因为人是一种有思维能力、有语言交流、有文明举止的高级动物,加上人们受其传统孝道文化的影响,在丧葬礼仪中也就有搭灵棚祭奠逝者的习俗和讲究。那么,搭上灵棚后,该有什么人来站灵和守灵呢?

我们先说一下守灵,守灵也叫护灵。如果哪家不幸有老人离世,首先要穿上寿衣并安放在灵床上,由死者的直亲儿子、女儿、孙子、儿媳、孙媳等守候在床旁,这是守护灵床,是守灵开始。

按照过去迷信的说法,在守灵时,守灵人主要责任是看守好尸体,以免受外鬼的侵犯。另外,不要让猫、狗等动物接近尸体,民间传言,人刚死后,如果猫狗在尸体上跑动,尸体就会“炸尸”,抓住什么东西也会不放手,如是活人也会跟了去。其实,比较现实地说,不让猫狗接近主要是怕它们咬坏尸体。

当尸体入棺材后,这时候在棺材旁就是守护灵柩。守护灵床比较简单一些,只要尸体不出现问题即可,而守护灵柩相比较就更庄重一些。

大家知道,人去世后一般在家要停放三天或五天才下葬,在这期间,白天晚上是都要有人守护灵柩的,一方面这几天里亲朋好友会有很多人过来祭奠,另一方面也是尊重逝者,对过世的老人所做的最后一次孝道。那么灵柩前都是什么人来守灵的呢?

《仪礼》的守灵包括整个居丧期间,即所谓居丧三年,也就是守孝三年,具体要求也十分苛刻。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守孝三年已不存在,但出丧前的守灵这种习俗还是有讲究和要求的,这也是一项民间不成文的规定。

关于守灵的人员要求,并没有严格的条件和规定。也就是说,所有奔丧的人员都可以守灵,不过服重孝的人、也就是直系亲属孝子、孝女、孙辈等必须守灵,当然,为了身体也可以轮换守护。

一般来说,灵堂内不得放凳子、椅子、床铺、沙发等,守灵当然也不能使用这些东西。在灵堂守灵,可以铺稻草或防潮的塑布,但不能脱去丧服,就是困了也必须是和衣而卧。守灵的人可以相互小声说话,但不能高声渲哗或灵前吵闹。

但在亲友祭拜死者时,所有应该守灵的人都要参加,男女各列两行,男在左边,女在右边,按照辈分及年龄大小,从前到后地跪着,行答谢礼。直到出殡,守灵才算结束。

而“站灵”就不同了,站灵的人也就是出丧下葬前,包括往前推至头天晚上的这段时间,这个时间是所有客人祭奠逝者的时间。站灵人员的目的就是回谢祭奠客人的,因为这时孝子是跪守灵的,只跪谢有重要客人来祭奠,比如:娘家人、儿女亲家等重要客人。一般情况下,有客人行跪拜礼祭奠,就有站灵的人来回谢。

站灵的人也是有讲究的,逝者的长辈、平辈不能站灵,站灵的首要人选就是逝者的女婿,常言道:一个女婿半个儿。做儿子女儿的跪着守灵,当女婿的就要站灵。别的站灵人就是逝者的外甥,内侄(娘家人的侄子)。这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后人必要的礼节。下葬时,由女婿走在灵前一面走,一面撒纸钱,据说这是给路上拦路鬼的买路钱,直到坟地安葬而告终。

当然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按民俗是这样,但也不可能完全一致。民俗就是民俗,没有成文的规定。具体事宜上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变通。如果孝子女某个身体不佳,也可不必守灵,活着的人身体健康还是放在第一位的,有此孝心就行了,没必要为了已故之人糟践和折磨自己的身体。既要做到尽心尽意,又要不影响身体健康。

人死不能复生,一旦搞垮身体,弄出病来,亲人们会更加不安。总之,“站灵”“守灵”都是对逝者的尊重,更是民俗孝道文化的展现。

丧葬白事中的守灵,有何讲究

守灵的含义

守灵,指的是从亡者咽下最后一口气开始,到出殡安葬为结束。这段时间内,亡者亲属在灵柩前白天与黑夜的守候,就是守灵。守灵多是由亡者的直系后代完成,其原始的主要职责是守护亡者尸身不受破坏。随着斗转星移的演变,直至今日,守灵是一种传统的民间丧葬习俗,更是提现对亡者敬畏与尊重的一种缅怀仪式。

守灵的讲究——防猫狗,禁雷电

守灵除了亡者亲属在灵柩前白天的跪拜,夜晚的守候更要多加小心。守灵期间,一定要看管好家中的猫、狗等小动物,谨防家中牲畜出现在亡者尸身旁边。不管是民间传说中的防止尸变,还是现实来看的避免动物啃咬,看管好家中的小动物,都是对亡者尸身尊重的明智之举。除此之外,夜间守灵更要防范雷电,尤其是夏季多雷雨的天气,要及时关闭门窗,注意灵堂的卫生及安全。

守灵的讲究——远孕妇,避红事

守灵,多是由亡者直系亲属来完成。在灵堂搭建完毕之后,亡者的男性亲属跪在灵柩的左边,女性亲属跪在灵柩的右边。灵柩左右两边,守灵的亲属要按照辈分和年龄依次跪好,轮班协调一致。除此之外,在这些守灵的亡者亲属中,关于女性亲属的身体状况是有说法讲究的。一般来讲,孕妇或者来月事的女性亲属,为了保证身体健康,防止冲撞,最好还是远离灵堂,守灵更是被禁止的。

守灵的讲究——点白蜡,忌吵闹

在守灵的期间,按照流传下来的讲究,在灵柩左右两边需各点燃一根白色蜡烛,并要有专门的守灵亲属看管,以保证灵前白蜡昼夜长明。按照民间传说,灵柩前的白蜡烛是为了给亡者的灵魂引路照明之用。灵前白蜡熄灭,往往会被视为大凶之兆。除此之外,亡者亲属在守灵期间,禁止在灵柩旁娱乐打闹,持敬畏之心守灵,是对亡者最恭敬的缅怀。

很实用的守灵禁忌全在这了

依照传统习俗,亲人去世后的三天时间内,儿孙要日夜守在逝者的灵柩旁,以表达对亲人的不舍和向逝者尽最后的孝道,此即谓守灵。

守孝特指从逝者下葬到三周年的一段时期内,儿孙为逝者守孝的习俗。依照旧俗,儿孙在守孝期是要遵循许多禁忌的。那么那么这些禁忌有哪些呢?且听小编一一为您道来。

其一、着装:儿孙为逝者守灵时,不可佩戴首饰,男士不可穿短裤,女士不可穿裙子,不能披头散发,更不能浓妆艳抹,尤其不能穿拖鞋(露脚趾),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也要注意着装。

其二、言语:儿孙为逝者守灵时,不能闲言碎语,更不能因为小事在故者灵棚内争吵。即使有天大的委屈,也要等逝者入土为安后解决。

其三、行为:儿孙守灵时,不可在灵棚内暗生暧昧,更不可在灵棚、灵堂及孝房内发生有悖于人伦的行为,以避免血光之灾。

其四、人员:为逝者守灵时,孕妇、产妇、及流产人员不可进入灵堂,即使是故者的直系血亲也要回避。

其五、冲煞:为逝者守灵时,如果后人直系血亲中有新婚未出百天人,新婚人务必带好红白孝布,以免喜煞冲白煞。

其六、异味:为逝者守灵时,故者尸体如果出现异味,应立即着手处理,忌不能说出嫌弃的语言。

其七、惊吓:为逝者守灵时,如有胆小怕事的亲属,最好不要去守灵现场。如果守灵时受到惊吓,是最不容易恢复的。

其八、守孝百天内,后世男女均可婚配,如果超出百天,三周年祭日内不可婚配。守孝百天内,家中如有新生婴儿出生,则需祭祖禀明,以免孝气压新人。

其九、守孝期内,先人各个祭日均应妥善祭拜,万不可遗忘。如有遗忘,应联系信得过的堂口师傅帮忙化解。尤其是七个“七日祭”及“百日祭”不可忘记。

最后、守孝期内,先人若报梦给后人交代一些事宜,均应按照先人遗愿打点明白为佳。万不可糊弄死人,以免孝气不散、霉运缠身。

农村老人去世后,可领丧葬补助吗?

在《社会保险法》中明确规定,只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因病或非因工而死,遗属可依法定程序领取抚恤金、丧葬补助金。

在很多人看来,只有参加职工社保的退休老人死后,其家属才可领取这笔补助。确实,早在1951年时我国颁布《劳动保险条例》,其中指出退休老年人员,丧葬补助为2个月的平均月收入,而一次性救济补助为6-12个月的工资,但实施范围是超100人以上的企业。

不过1991年时开始,随着基础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以及2011年《社会保险法》的颁布,丧葬、抚恤金补助标准也被明确提出,2020年时实现省级统筹。

农村老人去世后,可领丧葬补助吗?多少钱?满足2个条件均可领
^农村老人去世后

如福建省规定,丧葬补助金为去世时全省社平工资的2个月收入,一次性救济金为企业人均养老金的5倍,而福建2020年的丧葬补助金为13398元。山东地区,丧葬扶助金为1000元,一次性救济金为社平薪水的10个月工资,2020年救济金基数为6787元,这样既可算出,丧葬补助总计可领68870元。贵州丧葬补助为人均收入的2个月工资,救济金为该省企业人均养老金的20倍水平。

既然城镇退休人员离世后,可领取数万元补助,农村老人离世后,能否享受这一福利待遇呢?

其实在过去多年里,农村老人一直没有这个意识,不知道可领取丧葬补助这回事,更别说领取了。

农村老人去世后,可领丧葬补助吗?多少钱?满足2个条件均可领
^农村老人去世后

这些老人过去为国家发展建设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因长时间参与重体力劳动,身体机能衰退的厉害,为此,国家也出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让其老年生活得以保证。除了可领取养老金外,国家也为农村老人提供了丧葬补助,去世后老人通常都可领取这笔钱,但需要符合2个条件。

1、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从《社保法》中可见,社保包括职工社保和城居保,农民参加的多为城居保,也就是过去所说的新农保。目前我国有10亿多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从法规17条来看,参加基本保险的个人,其遗属可领取抚恤丧葬金。

也就是说,唯有参加基本保险才可享受抚恤金保障,有些年轻人并没有参加,因病死亡就无法领取这笔钱。

农村老人去世后,可领丧葬补助吗?多少钱?满足2个条件均可领
农村老人去世后

2、丧葬费制度

其实在2014年的《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中就提出,要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丧葬补助金制度,这并不是强制性的,建立与否也要看各省市的政策和态度。

目前已有20多个省市建立了丧葬费制度,这些地方的人都可领取这笔钱。而在《十四五规划》中指出,要推动城居保丧葬补助制度的建立,如此来看,在今后5年内可能会在全国内推广建成。

农村老人去世后,可领丧葬补助吗?多少钱?满足2个条件均可领
^农村老人去世后

可以领取多少钱?

从全国各地的情况来看,目前有22个省市建立了丧葬费制度,其中北京为5000元/人,天津为1800元/人,上海为6000元/人,山西为1000元/人,河南为1200元/人,广西不少于400元/人,陕西不少于800元/人。

其他地方多是和养老金挂钩,如内蒙为上一年度基础养老金的12倍,浙江为死亡这个月的20倍基础养老金。当然,山东是500-1000元之间,广东为各市自行确立,贵州是有条件即可下发。

不过有些人抱怨没有领取这笔钱,其原因要么是家里老人没有参加新农保,要么是当地没有建立丧葬费制度。当然,还有特殊情况如服刑期间死亡、因违法犯罪死亡等情况也不能领取。

农村老人去世后,可领丧葬补助吗?多少钱?满足2个条件均可领
^农村老人去世后

当然,除了基本保险可领取丧葬费外,其实对火化试点地区,国家也出台了火化补助,其金额为火化费用的70%。

如巍山县从2021年9月1日开始,对巍山户籍人员自愿火化并集中安葬的情况可补助3000元奖励,对特困人员、优抚对象可再奖励1000元,对生态安葬可再奖励2000元补助。

在云南老窝镇,从2021年6月30日开始执行火化,可提供1000元一次性火化补助,免10公里内遗体接运费用、1年内骨灰存放费,对困难家庭可额外补助2000元,对低保户、特困人员、孤儿、优抚对象可补助3000元。

上犹县也宣布免费火化,可免去1400元,且骨灰可寄存6个月,遗体可免费在冰柜内寄存3天。

农村老人去世后,可领丧葬补助吗?多少钱?满足2个条件均可领
^农村老人去世后

罗平县从2019年开始,对参与火化人员提供补助,普通对象可补助3000元,特殊对象如特困人员、低保户、优抚对象等可补助4000元,而对生态节地安葬者可补助3000元。

丧事应该怎么办

近日旁边村落有人家办丧事,吹吹打打,噼里啪啦,日夜喧嚣好不热闹。然而近半个月让人不得安宁,颇为闹心。

做为人没有比生与死更大的事了,怎么看重都不为过。人死后办个丧事是人之常情,但也要讲个尺度。办丧事是生者寄托哀思,告别过去的一种仪式,是尊重死者,是怀念亲人,是纪念英烈的一种感情寄托,但如此张罗又有何意义?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了闲钱就开始闹心!有钱人铺张浪费,大讲排面;没钱者徒增负担,打脸充胖子。网上不是都有很多段子,说现在的人都快死不起了,如此下去社会风气怎能好转?

偶尔听人说办丧事要改革了,丧事采取“三三制”即在家不超三天,酒宴不超三桌,和尚道士不超三个。虽不知真假,倘若真能成其事,在广大农村必是一大进步。 有感而发的说了一堆闲话,勿喜者勿喷。

推行新型殡葬方式 文明殡葬如何更好寄托追思?

一年一度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每逢这个时节,对故人的思念,就会更加悠远绵长,人们通过各种形式慎终追远。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自然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在土地需求紧迫的情况下,传统的殡葬方式改革刻不容缓。

  节地生态安葬方式,这种让逝者与青山绿水相伴,回归自然,福荫后世的方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民政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节地生态葬呈快速增长趋势,多数省份已经出台了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具体实施意见。哪些新型安葬方式正受到群众认可,逝有所安如何实现?

安葬方式更加

多元、生态、人文

  清明节前夕,河南省新郑市福寿园举行了一场特殊的葬礼仪式,展示了最新形式的公益生态树葬。新郑市福寿园工作人员刘悦说,报名树葬的群众不少,这种方式土地利用率高,祭拜也更加便捷。

  刘悦表示:“第一步是为我们亲人的新家沐浴更新,然后会在里面撒上花瓣,也会放入培土,直至放入降解骨灰盒,埋上浮土,再进行草皮的复种,最后还原成我们现在美丽的花园。”

多数省份出台奖补办法 推行新型殡葬方式 文明殡葬如何更好寄托追思?
文明殡葬

  随着殡葬改革推进,节俭治丧与“厚养薄葬”的风气逐渐深入人心。早在2016年,民政部联合9部委印发了《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节地生态安葬的表现形式和主要衡量标准。

  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王金华指出:“入土安葬,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习俗。为解决千年习俗和老百姓愿望跟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有效衔接,中央有关部门专门制定这个意见,既要满足老百姓逝有所安的要求,又要符合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要求,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不可能占用更多的土地来安葬遗体或者骨灰。”

  其实,节地生态安葬的方式有很多种,除了树葬、花葬、草坪葬等形式外,众所周知的海葬也是其中之一。青岛作为全国最早开展骨灰撒海的城市之一,三十多年来,青岛已为两万多位逝者举行了海葬仪式,目前在青岛魂归大海的外地逝者超过13%。青岛市殡葬事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田安峰说,要加大力度推广各种形式的生态安葬。

  田安峰介绍:“(海葬)已经改成了日常化的、常态化的、多样化的,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海葬,现在除了集体性的海葬,我们还推出了个性化的富有人文内涵的海葬服务。”

  新型的殡葬方式正在各地探索,“生命晶石”就是其中之一。王金华介绍:“生命晶石,把骨灰通过现代技术制成晶石,既可以拿回家收藏作为对先人的祭奠,也可以放在骨灰堂里,或带在身上。这些新的方式都是符合节地生态安葬的要求,各部门各地正在大力推广。”

各省份对生态安葬

给予一定奖补

  除了安葬方式更加多元外,不少地方在公墓建设方面也下了功夫,建设了许多生态型公墓。走进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的近郊山林,树木苍翠挺拔、葱葱郁郁,百花盛开、千姿百态,其中就隐匿着一个城市公益性生态安葬陵园——安顺园。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民政局副局长祝启明说,陵园将墓位建于树下或壁上,减少了墓穴占地,达到了生态美观节地的效果。

  祝启明认为:“目前,我们的公墓比传统土葬方式节地约60%,真正实现了‘建墓不见墓’,公墓变‘公园’,陵园变‘景区’的效果。”

  当前,全国24个省份出台了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具体实施意见,对选择节地生态安葬的逝者家属,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王金华指出,北京、天津、辽宁、上海以及广州、南京、宁波等地实施了骨灰撒海补贴政策,上海市节地小型墓已超过全市墓穴销售总量的80%。

多数省份出台奖补办法 推行新型殡葬方式 文明殡葬如何更好寄托追思?
文明殡葬

  王金华说:“凡属于采取节地生态安葬的,在政策上都给予奖补,鼓励你选择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比如北京市实行海葬的,可以补贴4000块钱,免费实行海葬。浙江、江苏、山东很多地方都出台了类似政策,主要是鼓励大家都能采取节地生态的方式进行安葬。”

  江苏南通自2019年起对市区生态环保丧葬补助标准进行提标,所有自愿要求骨灰撒海、自愿选择使用可降解骨灰盒,不保留逝者骨灰,且安放在南通市生态故园生态葬区,不留墓碑的市区城乡居民,每户补助3000元。

  南通市公墓管理所副主任陈亮亮介绍:“我们提供海葬、树葬、草坪葬、花坛葬四种生态落葬方式。目前,海葬为群众认可,较受欢迎。生态葬区设在南通市生态故园,海葬两年举行一次,目前暂停,疫情之后还将再次组织。”

让大众真正接受

绿色生态的安葬方式

  随着各地对公益生态安葬设施建设的力度加大,自愿选择生态安葬方式的人数呈快速增长趋势,选择的群体也从以特困对象为主扩展到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让群众从繁琐的殡葬陋习和沉重的丧葬负担中解脱出来。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琴江镇村民黄小军深有体会。

  黄小军说:“以前我们村里有老人过世的话,会在山场选择一个地方安葬下去。自从有了公益性墓地以后,把过世的老人安葬在公益性墓地里,群众慢慢地自觉形成了一个好的风气。”

多数省份出台奖补办法 推行新型殡葬方式 文明殡葬如何更好寄托追思?
文明殡葬

  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王金华指出,下一步会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让群众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王金华介绍:“节地生态安葬可以减轻群众丧葬负担,最重要的是节约资源、改善环境,既要解决百姓逝有所安也要解决占用土地资源的问题。减少大墓豪华墓,把立碑改为卧碑,骨灰盒等一些材料尽量选择可降解的材料。我们要把政策让百姓知道,能自愿选择节地生态安葬方式,解决逝有所安的问题。”